当前位置:解决方案
 
考古遗址现场的实时记录
在传统考古发掘中,由于地层、文物的不可预见性,尤其是文物本身出土之后受到空气等外界环境的影响,会发生快速氧化、脱落等现象,如何在第一时间同步对考古遗址现场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变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以最大程度对文物遗址进行精确科学的数据提取,经过内业处理,快速生成考古现场的三维数字模型。基于这些数据,现场考古人员可以通过电脑模拟优化考古发掘的计划和进度,为后续的遗址保护、研究、展示等诸多方面提供数字化的保障。
\\
 
文物保护
对于文物特征信息的记录、文物档案的建立,传统的测绘方式是基于平面图纸加影像资料的成果保存,无论在数据的精度还是完整性方面,已经显示出诸多弊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一系列的难题。它利用激光反射原理,可以全方位、全天候同步获取目标范围内静态物体表面的海量三维点云坐标数据以及数码照片,再通过计算机重构三维数据模型,将文物的现状以及实时变化信息、变化趋势,精确、快捷地记录下来,为文物受损后的修复工作提供第一手原始数据,也为文物研究工作提供了可靠、详备的资料。
 
古建保护
我国传统古建筑多以木结构体系为主,年久日深,腐朽毁损现象普遍,且容易遭遇火患,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以对古建筑的各类基础信息数据进行采集,为古建筑未来的修复、重建等工作提供高精度的数据保障。

\\
 
石窟寺遗址保护
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经过长期的传播与发展,南北朝时期达到第一个高峰。这一时期,在我国北方地区,以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为代表的大量的石窟寺被开凿。时至今日,这些石窟寺都存在着岩石风化、岩体随时崩塌、造像壁画随时被破坏的可能。虽然国家专门立项对石窟寺的岩体进行加固、对受损文物进行修复,但长期来看,加固与维修,只能延缓石窟损坏、造像风化等现象的发生,如何借助最新的科学技术,将石窟寺的现状数据尽快通过数字化的手段,保存记录下来,显得非常必要。
\\\
 
单体重要文物的保护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文物数量庞大,但长期以来面临馆藏文物家底不清的状况,更谈不上文物基础数据的建设。随着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成熟运用,将馆藏文物数字化,对其进行扫描、分析、建模、入库及展示,变得相对容易。一方面这些数据可以作为数字博物馆的一部分,在网络客户端进行三维虚拟展示;另一方面,由于文物的不可再生性,当受到破坏时,可基于文物损害前的精确数据对其进行碎片修复。
\
 
数字博物馆
数字博物馆,是指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图形图像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立体显示系统、互动娱乐技术、特种视效技术等,将现实存在的实体博物馆以三维立体的方式完整呈现于网络上的博物馆。具有信息实体虚拟化、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利用共享化、信息提供智能化、信息展示多样化等特点。据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0多家各类博物馆,由于受到地域、空间的限制,大部分人都无法看到馆藏品,对于科研人员来讲,也存在极大的不便。基于网络的数字博物馆,则能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同时,也能将实体博物馆中没有空间展出的文物带入公众的视野之中。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以通过互联网在虚拟三维空间中漫游博物馆,基于多媒体的组合效果,可以身临其境的对感兴趣的文物进行全方位的浏览和了解。
\
 
文化遗产保护与监测预警
国家文物局将选择一批世界遗产建设示范性监测预警中心。该监测预警中心利用高科技数字化设备对文物环境进行监测,一旦出现情况,将立即介入预先制定的计划,随时保证文物安全。2014年初,重庆市大足区明确重点扎实推进大足石刻保护工作,实施世界文化遗产地保护、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宝顶山石刻安防系统升级改造(一期)、宝顶山石刻3D数字建设等工程。
由东方道迩牵头实施的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项目(一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并进行建设的,其建设内容主要包含监测预警指标框架体系建立、监测预警中心建设、监测预警传输网的建设、气象监测建设、微环境监测建设、岩体稳定性监测建设、监测预警综合应用系统开发、现有系统的集成整合等。